2001 |
2002兒童資訊月-恐龍島 |
張峻彬 |
  |
2009 |
VOIP行動語音GPS定位系統 |
林淑霖 |
 |
2006 |
WMI描述指令(WMI Script)產生器之自由軟體元件開發與其在電腦教室管理之應用 |
劉育寰 |
  |
2000 |
一個圖與圖比對之近似法及其在手寫文字辨識的應用 |
謝愛家 |
  |
2000 |
互動式特徵擷取模糊推論系統於骨骼閃爍造影病灶位置自動標示的研究 |
殷堂凱 |
  |
2020 |
以ARCS理論建構銀髮族學習XR創新型夜市遊樂情境介入休閒活動 |
江啟惠 |
 |
2011 |
以人格特質與工作特性觀點探討個人分享知識的促動因素 |
劉致中 |
  |
2014 |
以功能性觀點為出發點之手部工作空間與手弓的型態學評估 |
張瓊文 |
  |
2022 |
以情感記憶建構青銀共伴在虛擬古城情境體驗幸福感融入休閒活動 |
江啟惠 |
  |
2013 |
以擴充的計畫行為理論探討病人使用健康資訊之意願 |
劉忠峰; 林宏榮 |
  |
2003 |
以模糊特徵擷取推論系統所建構之智慧型學生模型與教學代理人(2/2) |
殷堂凱 |
 |
2003 |
以特徵擷取模糊推論系統所建構之腦病變認知功能退化程度之電腦輔助鑑別診斷系統--以阿茲海默氏症為例 |
殷堂凱 |
  |
2012 |
以社群網站為基礎具推薦機制之故事電子繪本合作學習平台 |
廖奕雯; 黃悅民 |
 |
2002 |
以統計參數對映圖示與特徵擷取模糊推論系統所結合之腦病變電腦輔助診斷系統 |
殷堂凱 |
  |
2007 |
以資源基礎觀點探討吸收能力、資源配置與因果模糊性對聯盟績效之影響 |
黃靖文 |
  |
2012 |
以雙因子模式之觀點探討影響臨床醫護人員對醫療資訊科技使用程度之因素 |
劉忠峰; 鄭天浚 |
  |
2016 |
以雙因子模式探討影響醫師雲端藥歷系統使用意願之關鍵因素:結合整合科技接受模式與威脅控制觀點 |
陳瑞甫; 陳勁宇 |
  |
2001 |
低電阻油氣層鑑別之灰決策系統 |
張峻彬 |
  |
2013 |
使用OpenGL ES開發虛擬物理實驗室APP |
劉育寰 |
  |
2001 |
具即時學習功能的特徵擷取模糊推論系統於Tc-99m HMPAO腦斷層造影自動判讀之研究 |
殷堂凱 |
  |
2013 |
具頻道經營機制與知識檢索之雲端影音隨選學習平台 |
劉致中; 蘇致遠 |
  |
2009 |
創新能力與新產品績效前因之研究 |
黃靖文 |
  |
2011 |
台灣醫療影像儲傳系統成熟度模式之發展與驗證並探討影響其成熟度階段演進之關鍵因素 |
陳瑞甫; 陳勁宇 |
  |
2012 |
台灣醫療影像儲傳系統成熟度模式之發展與驗證並探討影響其成熟度階段演進之關鍵因素 (II) |
陳瑞甫; 陳勁宇 |
  |
2011 |
呈現旅人情感與經驗之互動介面設計研究 |
李豐良 |
  |
2020 |
基於機器學習之適應性健身虛擬實境運動開發 |
劉川綱; 江啟惠 |
  |
2002 |
天然氣生產之模擬與決策支援系統 |
張峻彬 |
  |
2011 |
如何以Webcam幫助老年人復健 |
黃聖哲 |
|
2012 |
客製化商品與雲端服務資訊系統發展策略之研究 |
洪健文 |
  |
2005 |
對可靠度系統中之元件在不同分配下預估信賴區間 |
陸海林 |
  |
2009 |
建構以品質方法為主的新產品開發決策支援系統之研究 |
洪健文 |
  |
2010 |
建構服務創新、價值共創之體驗式服務補救機制 |
解燕豪 |
  |
2021 |
建構銀髮族共享體驗學習創新型虛實浮空憶農情境介入休閒活動 |
江啟惠 |
  |
2018 |
建構高齡者MR體驗回憶童玩情境遊戲介入休閒活動之實際使用意圖 |
江啟惠; 蘇致遠 |
  |
2013 |
建置、應用與探討英語閱讀電子書系統結合引導機制之學習行為分析 |
吳婷婷 |
  |
2008 |
影響遠距照護系統接受意向因素之研究-居家式與機構式使用者之觀點 |
劉忠峰 |
  |
2013 |
影響醫師跨院電子病歷交換態度之研究:思考可能性模式之觀點 |
陳瑞甫; 陳勁宇 |
  |
2010 |
憂鬱症個人健康記錄之發展、接受度與使用成效之研究 |
劉忠峰; 林俞仲 |
  |
2011 |
憂鬱症個人健康記錄之發展、接受度與使用成效之研究 |
劉忠峰; 林俞仲 |
  |
2002 |
應用有限元素法於傘齒輪精密鍛造之研究 |
徐宏修 |
  |
2005 |
應用神經工程發展可植入式神經元介面之研究-子計畫三:應用神經影像技術於體外神經元介面之研究(3/3) |
劉育寰 |
  |
2004 |
應用神經工程發展可植入式神經元介面之研究-應用神經影像技術於體外神經元介面之研究(子計畫三)(2/3) |
劉育寰 |
  |
2003 |
應用神經工程發展可植入式神經元介面之研究-應用神經影像技術於體外神經元介面之研究-子計畫3(1/3) |
劉育寰 |
  |
2013 |
我收到一個讚:從主觀幸福感、社會網絡及社會資本面向探討Facebook對台灣婚配移民女性的影響 I |
林怡君; 唐文慧; 郭峰淵 |
  |
2017 |
探索技職大學生的行為意圖於使用數位遊戲學習程式設計:從情緒與科技的觀點 |
王嘉穗; 黃永銘 |
  |
2016 |
探討技職大學生對於使用行動雲端協同作業服務於遊戲設計課程之使用意圖:證據來自問卷與腦波的資料 |
王嘉穗; 黃永銘 |
  |
2012 |
探討越南籍婚配移民女性如何以社交媒體建立其在地之人際網絡:線上與線下的連結 |
林怡君; 唐文慧; 郭峰淵 |
  |
2005 |
摩擦攪拌焊接製程之有限元素模擬 |
徐宏修 |
  |
2013 |
擴展使用者動作標記法(UAN)於虛擬性格旅人情感與經驗呈現之介面設計 |
李豐良 |
  |
2007 |
擴展修正 GOMS 模式於團隊與群體作業之研究(I) |
李豐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