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
2005-2008台灣19-44歲成年人膳食補充品使用概況 |
林憶欣 |
 |
2010 |
2005-2008年台灣老人膳食補充品使用分析 |
郭琇桂 |
 |
2013 |
Anthraglycoside B 對 EB 病毒潛伏期第三型 人類巴克氏淋巴瘤細胞的影響 |
鄭雅勻 |
 |
2017-12 |
Comparison of synergism between colistin, fosfomycin and tigecycline against 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produc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 isolates or with carbapenem resistance |
Ku, Yee-Huang; Chen, Chi-Chung; Lee, Mei-Feng; Chuang, Yin-Ching; Tang, Hung-Jen; Yu, Wen-Liang |
  |
2016 |
Ergosterol peroxide對小鼠骨骼肌(C2C12)細胞之抗糖尿病及抗發炎效應與其分子作用機制研究 |
董苡柔 |
 |
2012 |
L-arginine對大鼠抗氧化酵素系統與精子品質之影響 |
曹渝涵 |
 |
2014 |
Protective Effects of Selected Phenolic Compounds on Oxidative Stress |
Tarnrat Pattanawong |
 |
2011 |
Rhodobacter sphaeroide改良菌株生產之類茄紅素抑制紫外線A誘發膠原蛋白分解 |
管梨君 |
 |
2015 |
γ -生育三烯醇對3T3-L1脂肪細胞之抗脂肪生合成及堆積效力與其分子作用機制研究 |
朱照夫 |
 |
2011 |
γ-生育三烯醇對3T3-L1 脂肪細胞之抗增生作用及其分子機制研究 |
黃光裕 |
 |
2011 |
δ-生育三烯醇對B16黑色素瘤細胞之抗黑色素合成作用之影響 |
陳綉文 |
 |
2017 |
一般研磨及奈米化牛樟芝子實體的抗炎作用之比較 |
梁家靜 |
 |
2018 |
一般研磨及奈米研磨牛樟芝子實體促進 HT-29 人類結直腸癌細胞凋亡作用之比較 |
林慧如 |
 |
2017 |
不同培養條件對利用醋酸菌及酵母混和菌種發酵狼尾草萃取液之影響 |
馮慧文 |
 |
2016 |
不同貯存時間棗子蜜餞抗氧化活性之研究 |
黃柏閔 |
 |
2020 |
中、西式坐月子餐創意料理食譜開發之研究 |
黃莉喻 |
 |
2010 |
丹參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物對3T3-L1前趨脂肪細胞之抗細胞增生作用及其分子機制研究 |
李淑蓉 |
 |
2018 |
丹參活性成分及細胞毒性分析 |
李雅雲 |
 |
2010 |
乳癌患者手術後接受化學治療之營養狀況、氧化狀態及 發炎反應 |
葉志鴻 |
 |
2020 |
乳癌病患治療前後的飲食改變及營養補充品效用之探討 |
周秀蓁 |
 |
2019 |
乳酸桿菌屬對產碳青黴烯酶腸內菌科細菌之抑菌能力 |
蘇郁婷 |
 |
2018 |
乳酸桿菌的特性與其益生菌潛能研究 |
楊月欽 |
 |
2013 |
以初代細胞探討辣木葉萃取物之免疫調節作用 |
吳冠穎 |
 |
2018 |
以小鼠骨骼肌(C2C12)細胞模式探討Flavokawain A之抗糖尿病及抗發炎相關之分子機轉 |
蘇依君 |
 |
2014 |
以質性分析方法探討大學生蔬果攝取的飲食改變行為與社會心理因子之相關性 |
周秀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