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a Nan University of Pharmacy & Science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tem 310902800/2320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8260/20458 (89%)
造访人次 : 6868326      在线人数 : 1027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cnu.edu.tw/handle/310902800/23204


    標題: 《左傳》賦詩與《詩》賦義闡論
    作者: 歐天發
    貢獻者: 共同科
    關鍵字: 六詩
    六義

    尃命
    尃政
    賦政
    楚賦
    胥賦
    疏賦
    疏附
    賦職
    傅別
    賦詩
    賦詩斷章
    登高能賦,工歌,諷誦,吟頌(吟誦),詠歌、徒歌,誦古,造篇,〈常棣〉,〈載馳〉,〈新宮〉
    日期: 1993
    上傳時間: 2010-11-12 10:57:31 (UTC+8)
    摘要: 孔子謂「誦詩三百」足以「專對」(《論語、子路》),《左傳》多敘諸侯賦詩之詳。賦詩即孔子專對之義也。諸侯及卿大夫歌詩誦詩謂之賦,樂工所為則謂之歌、誦。國人間亦有為之賦詩篇,而與人、鄉人誦其自作之詞則謂之誦、謳、歌也。是賦詩主旨在「言志」(《書‧堯典》)、「以微言相感」(《漢書‧藝文志‧詩賦略》)。言「賦」某篇,謂截取《詩》句以寓藏其志,而隱約其詞也。《周禮‧大師》云:「敎六詩」,《詩‧關雎序》云:「詩有六義」,其名目及次第皆相同。其二曰賦,則賦詩之旨在其中矣。鄭玄注〈大師〉云:「賦之言舖,直舖陳今之政教善惡
    關聯: 嘉南學報 19期 : p.176-195
    显示于类别:[嘉南學報] 19期 (1993)
    [通識教育中心]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没有与此文件相关的档案.



    在CNU I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