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本篇據二周之世,樂官、樂人在國人學教習詩樂,即在朝廷上歌詩諷箴以諫爭之事實(經文所載),敘述《詩》六義中首曰風之本旨。諷誦,歌誦詩也。《禮記˙文王世子》云:「春誦夏弦,大師詔之瞽宗。」<內則>云:「十有三年,學樂誦詩。」《周禮˙大司樂》:「以樂語教國子:興道、諷誦、言語。」言國子有學習諷誦詩書之事。誦詩之用,將以「事君、事父」、「可以怨」(《論語˙陽貨》),言風諫也。《左傳˙襄十四年》:「瞽為詩,工誦箴諫。」《國語˙周語》上云:「瞽獻曲、師箴、瞍賦、朦誦。」言樂人有諷誦以諫之事。誦箴、誦訓、誦志等以諫,猶「誦諫之正直者;而誦詩以諫則「主文而譎諫」(《關睢序》),「溫柔敦厚」(《禮記。經解》),乃為(序)云「風動」之法,謂之風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