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034/20233 (89%)
造訪人次 : 23760338      線上人數 : 753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cnu.edu.tw/handle/310902800/601


    標題: 創傷弧菌聚集缺失突變株庫之構築
    作者: 張竣凱
    貢獻者: 生物科技系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2008-05-26 14:58:59 (UTC+8)
    出版者: 台南縣: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系
    摘要: 創傷弧菌(Vibrio vulnificus)是一株生活在海水中的高致死率致病菌,且其發病到死亡往往只要2-3天,在臨床的病徵主要是食入含有創傷弧菌的海產所引發的敗血症,或是經由外傷感染包括海產養殖器具或海產刺傷所造成的組織潰爛。因為此致病菌好發於肝臟相關疾病以及免疫力低弱的患者,並且台灣肝病患者比率相當高,再加上近年來感染病例持續增加,因此尋找創傷弧菌致病基因以進一步加以控制並治療此致病菌所造成的傷害更是刻不容緩。血清是防禦外來微生物侵犯體內的重要防線,其中富含多種的抗菌蛋白(antimicrobial peptides),包括補體(complement)、defensin及polymyxin B….,致病菌之所以能感染並侵入體內存活造成傷害就必須具有抵抗這些抗菌蛋白殺菌作用的機制,細菌可能在外在環境變化時比如在含有抗菌蛋白(polymyxin B)的環境進行其基因及表現型的改變,已應付環境的變化。同時我們發現創傷弧菌在抗菌蛋白polymyxin B的環境下,往往會形成菌體聚集的現象,並且這些形成菌體聚集現象的菌株是明顯地比無菌體聚集現象的菌株更具有抗菌蛋白的抗性,因此,由我們初步的結果顯示,創傷弧菌菌體聚集的現象可能扮演細菌抵抗抗菌蛋白殺菌作用的重要機制,除此之外,這菌體可能由一些因子來調節菌體的聚集現象。最重要的是創傷弧菌在面對抗菌蛋白時會形成菌體聚集現象,以避免抗菌蛋白的殺菌作用,此現象是目前研究仍然未知的。我們利用轉位子突變方式找出創傷弧菌菌體聚集相關的基因,實驗結果顯示,可利用轉位子將創傷弧菌進行染色體突變,其成功率為94% (1,983株/2,100株),再進一步進形分析以篩選這些菌體聚集相關的基因,並探討其在抗殺菌作用及感染過程的角色。
    關聯: 計畫編號 : CNBT9409
    顯示於類別:[生物科技系(所)] 校內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94CNBT9409.pdf202KbAdobe PDF1082檢視/開啟


    在CNU 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