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258/20456 (89%)
造訪人次 : 6156825      線上人數 : 569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cnu.edu.tw/handle/310902800/31449


    標題: B型肝炎疫苗的發展及使用概況
    作者: 謝育軒
    詹皇霆
    貢獻者: 嘉南藥理大學生物科技系
    田乃月
    日期: 2016-05-10
    上傳時間: 2018-05-21 10:36:56 (UTC+8)
    摘要: B 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 已經造成全球性健康危害,現今全球約有2 . 4億人感染慢性B 型肝炎,每年約有一百萬人死於B 型肝炎引發的慢性或急性感染,包含肝癌和猛暴性肝炎等致命疾病。
    1963 年美國醫生Baruch Samuel Blumberg 在澳大利亞原住民的血液中發現特定抗原性物質,稱為澳大利亞抗原( Australia antigen, Aa )。1966 年該醫生又在患有肝炎症狀的12 歲男童體內也發現Aa 的存在,因此推論Aa 可能與肝炎疾病有關。再經檢測肝炎患者與健康者的血清,發現肝炎患者血清中Aa 陽性率偏高;經一連串的研究最終確認Aa為B 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Vsurface antigen, HBsAg )。
    人體免疫系統會針對 HBsAg 產生B 型肝炎表面抗體( HBsAb ),科學界因而構思以HBsAg 發展預防HBV 感染的疫苗。最初的HBV 疫苗以罹患HBV 慢性肝炎患者血液作材料,純化血液中的HBsAg 蛋白質,經臨床測試後於1981 年合法上市HBV 初代疫苗。但當時的純化技術不見得只保留HBsAg,可能殘留有具基因體的HBV 病毒顆粒,故造成不少人在接種初代疫苗時有感染HBV 罹病的風險。
    因著生物科技的發展,科學家轉而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將HBsAg 的基因片段轉殖入大腸桿菌或酵母菌表現載體系統,生產純化HBV 表面抗原蛋白質,發展出二代HBV 生技疫苗廣為使用,且大大提升注射疫苗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雖然二代生技疫苗較安全與有效,但有些人接種疫苗後仍無法產生抗體。1990 年起另有學者嘗試利用噬菌體展示技術( Phage display )發展抗體工程,證實在抗體親合力、專一性及安定性等方面均能有效提升;2014 年Tan 研究團隊開始利用噬菌體展示技術發展對抗HBV 的研究,擬開發出更有效率之HBV 疫苗。
    關聯: 2016 第十屆嘉南藥理大學藥理學院師生研究成果發表會,起迄日:2016/05/10-2016/05/13,地點:嘉南藥理大學國際會議中心一樓
    專題製作資料整理
    顯示於類別:[生物科技系(所)] 學生專題
    [藥理學院] 2016 第十屆嘉南藥理大學藥理學院師生研究成果發表會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H14.pdf520KbAdobe PDF570檢視/開啟


    在CNU 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