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a Nan University of Pharmacy & Science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tem 310902800/3141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8269/20496 (89%)
造访人次 : 9725380      在线人数 : 585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cnu.edu.tw/handle/310902800/31418


    標題: 比較次氯酸鈉抑菌效果的體外測試
    作者: 林禹任
    張道安
    蔣智榮
    貢獻者: 嘉南藥理大學生物科技系
    羅怡珮
    關鍵字: 次氯酸鈉
    大腸桿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
    平板傾注法
    吸光值測定法
    日期: 2016-05-10
    上傳時間: 2018-05-21 10:36:24 (UTC+8)
    摘要: 現在的人們越來越重視衛生安全,不論是食物或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以至於在現今的生活中,微生物的檢測實驗,其運用變得相當重要,而在臨床醫療中廣泛應用在抗生素藥劑中,以測試此藥劑的MIC最小抑菌濃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為多少做比較,藉此得知效果強弱,若是最小抑制濃度的數值越小,表示其藥劑抗菌效果就越強;因此最小抑制濃度MIC被認為是抗菌效果最基本的實驗室指標。
    我們的研究的目的是為了快速且精確的測得某藥劑的MIC最小抑菌濃度,以便因應大量的數據需求,而在本次試驗中,我們分別使用了較簡單快速的吸光值測定法,及較傳統的傾注平板法;將以這兩種常用的觀測方法來相互比較,實驗中則選用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作為我們的實驗菌種,而次氯酸鈉作為我們的實驗藥劑,我們分別以吸光值與傾注平板法的IC50 結果相互比較,大腸桿菌的吸光值IC50 為0.137%傾注平板法的IC50 為0.257%,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吸光值IC50 為0.403%平板傾注法的IC50為0.013%,吸光值與傾注法兩者的差異因素有可能在於菌的顏色或是實驗時間。
    關聯: 2016 第十屆嘉南藥理大學藥理學院師生研究成果發表會,起迄日:2016/05/10-2016/05/13,地點:嘉南藥理大學國際會議中心一樓
    显示于类别:[生物科技系(所)] 會議論文
    [藥理學院] 2016 第十屆嘉南藥理大學藥理學院師生研究成果發表會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G08.pdf516KbAdobe PDF430检视/开启


    在CNU I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