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a Nan University of Pharmacy & Science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tem 310902800/3131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8055/20253 (89%)
造访人次 : 24869809      在线人数 : 639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cnu.edu.tw/handle/310902800/31319


    標題: 消風散對蕁麻疹皮膚疾患之研究探討
    作者: 曾忠仁
    黃秀琴
    貢獻者: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
    日期: 2016-05-10
    上傳時間: 2018-05-21 10:34:33 (UTC+8)
    摘要: 消風散出自明朝醫家陳實功《外科正宗》疥瘡論,記載「治風濕浸淫於血脈,致生瘡疥,發癢不絕者。及大人小兒,風熱癮疹遍於全身,雪片斑點,忽有忽無,白屑風、痤疿瘡、鈕叩風,並為有效」是治療蕁麻疹等皮膚疾患的良方,由當歸、生地黃、防風、蟬蛻、知母、苦參、胡麻、荊芥、蒼朮、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等藥材所組成。消風散適應具惡風、口渴煩燥、舌紅、脈細數等證治療。現代醫學研究證實本方有抗發炎和免疫調節的作用,降低慢性蕁麻疹患者血清中IgE濃度,對巨大細胞(mast cell)有抑制脫顆粒作用(degranulation)減少組織胺(histamine)的釋放,降血清中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 的產生,以緩解過敏反應。本方現在廣泛用於治療蕁麻疹、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等皮膚疾患。
    本研究以2013年台灣健保資料庫抽樣歸人檔做為研究資料來源,藉由資料庫中的中醫門診經醫師診斷患有蕁麻疹(ICD-9-CM:708),並接受中藥或方劑之治療,將醫令中使用的中藥方劑分析其應用模式頻率,及對患者的性別、年齡、劑量、給藥日份,及其治療效果間之相關聯的因素作探討。使用SPSS/12.0統計軟體進行資料之描述性統計及推論性統計分析與整理,以驗証傳統醫學消風散在治療蕁麻疹與現代中醫對應於蕁麻疹疾患治療是否一致性,及提供現代醫學蕁麻疹治療的另項選擇參考。
    關聯: 2016 第十屆嘉南藥理大學藥理學院師生研究成果發表會,起迄日:2016/05/10-2016/05/13,地點:嘉南藥理大學國際會議中心一樓
    显示于类别:[藥學系(所)] 會議論文
    [藥理學院] 2016 第十屆嘉南藥理大學藥理學院師生研究成果發表會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A18.pdf458KbAdobe PDF960检视/开启


    在CNU I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