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智旭以「覺」釋學、釋道、釋天命,是以心學貫串整部《四書蕅益解》。學者,覺也。覺兼具性之體、性之用。體為性德,用為修習。尊德性,必道問學,若無修習,性德何足貴?道問學所以尊德性,證德性之廣大精微。兩者本無二致。「學之本」是「自置其身於聖賢之列」,自重且信得人人可為聖賢,立地要成聖賢。人的尊貴,生命的神聖和高貴,來自於對自己生命意義的肯定與開展。 「仁是心上工夫」「仁是性體」,蕅益智旭仁學體系的建構,強調孔顏心法。「仁」統攝諸德,完成人格,是最基本的社會關係準則。 「禮,是此心之節文;樂,是此心太和」,禮所以維世也,「禮之綱要,決定不可損益,所損益者,因時制宜」「禮之本」是「禮樂之文,本於至德。至德本於身,而考於古,即是千聖心法,故從周,只是以心印心」。 蕅益智旭將天視為「性體」,命是「功能」,天與命合,謂之「性」。性既為「天」「命」之合,即兼具體用。「明德是本覺之性」,明明德之工夫,全在向「心地」上力行克己復禮、慎獨、格物致知,力去內心之惡,力行心內之善,直到一心至誠。 仁之非先,禮之非後,威儀三千,禮儀三百,無一事非仁也。蕅益智旭曰:「德禮,從格物誠意中來」「從來聖賢,只有為人為學為德而已」「若不好學,則仁知等皆虛名耳」。仁也、禮也,所以為人,皆本於心,由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之學、之覺的工夫而來。 全書自「學」始,亦以「學」終,由「仁是心上工夫」「禮樂本於至德,是以心印心」,至明明德之種種工夫,全在向「心地」上力行,直到一心至誠。即是蕅益智旭儒學思想之脈絡。 ou yi zhi xu use consciousness explain lea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