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cnu.edu.tw/handle/310902800/247
|
標題: | 校園人工濕地動物群聚之研究 |
作者: | 黃大駿 |
貢獻者: | 環境資源管理系 |
日期: | 2006 |
上傳時間: | 2008-05-14 16:26:27 (UTC+8) |
出版者: | 台南縣: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環境資源管理系 |
摘要: | 濕地為高生產力的生態系統,同時也提供野生動物棲息空間,在地球生態系統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幾年來的工商業發展,造成人類過度的開發與破壞,使得許多天然的濕地逐漸消失,同時造成野生動物的棲地逐漸減少。在環保意識高漲的今天,人們開始瞭解到環境生態出現許多的危機,也因此開始慢慢的對生態環境做進一步修復的動作那就是建立--人工濕地(Coustructed wetlands)。人工溼地本身具有的水資源在生循環利用功能與地方上景觀美化的價值,除此之外還有生態保育、生態復育及生態教育的多元化功能。本研究觀察並記錄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校園人工濕地由建設完成後(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期間,生物群聚增加與污水處理之成效。目前此人工濕地處理量約300CMD,可將BOD值由30ppm下降至5~10ppm後,再做為校園灌溉用水。一年半來,此人工溼地已經發現浮游動物20種、底棲動物18種、魚類3種、昆蟲40餘種、兩棲爬蟲類6種、哺乳類3種、鳥類17種;維管束植物種類共計有45 科,77屬,85種。根據觀察,目前溼地中食物鏈及食物網之相互關係漸趨複雜,這意味著越來越多外來生物到此地休息,甚至於居留。大部分的生物均為外界移入,未來整個系統與週邊環境,應該會隨著濕地的變化逐漸形成穩定的食物鏈,此變化過程與結果,可作為瞭解國內濕地生態之重要參考資料。 |
關聯: | 計畫編號 : CNEM9501 |
顯示於類別: | [環境資源管理系(所)] 校內計畫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描述 |
大小 | 格式 | 瀏覽次數 |
95CNEM9501.pdf | | 361Kb | Adobe PDF | 2706 | 檢視/開啟 |
|
在CNU 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