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全國公園綠地會議,針對國家公園、濕地、永續海岸到城鄉公園綠地等四種空間層級作檢視,其中城鄉公園綠地的部份,除強調建立公園綠地法令制度外,終極目的係確認公園綠地價值與意義,建立公園綠地分類分級,以便系統化的管理公園綠地資源。
目前都市公園層級系統是服務資源與其服務範圍之主要分層依據,然而服務範圍的評估乃一相對的概念,非僅依據面積(規模)、土地利用型式(功能)、區位及服務半徑等為主要分層準則,再者,現階段對於都市公園服務狀況的要求與檢討,仍停留在滿足每人面積享有率、各類設施服務率、各類設施使用率、需求項目及優先順序、最大步行距離或時間等指標,而忽略了使用者的心理認知,像是服務資源的吸引力認知與不可替代性認知等,導致無從詳實反映公園服務資源對服務範圍的影響。故而,本研究從使用者認知的角度切入,以試圖建構服務範圍的解釋模型為主要目的。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作為資料蒐集方法,主要探討公園服務資源的吸引力認知、不可替代性認知及服務範圍之關係。以台南都會公園之使用者為研究對象,分析重點乃使用者特徵於使用認知的差異;使用者特徵於忠誠行為與服務範圍的差異;建構相關服務範圍的解釋模型。
研究成果不僅可解析使用者的吸引力認知與不可替代性認知對服務範圍的影響,亦預期可補強學界或實務界對公園層級價值的展現。再者,後續研究可運用此模型為基礎,延伸研究於各都市公園甚或其他公園服務資
源,跳脫以往都市公園層級系統的既有框架,從不同觀點反應服務資源對服務範圍的成效,以作為未來整建、興建或管理都市公園時的構思、規劃以及決策之實務參考。 The users of Tainan Metropolitan Park were the investigation objects of
this research. The study mainly focuses on relationship among attraction,
alternative, loyalty and scope of transportation time of urban Park. Descriptive
statistic,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are used to analyze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in which the collected variables
have been made into two analytical points: 1. Different user’s attribute in the
cognition of each variable. 2. To build up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and
constructs the related scope of Transportation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