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076/20274 (89%)
造訪人次 : 5275718      線上人數 : 1111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cnu.edu.tw/handle/310902800/22362


    標題: 漳、泉械鬥故事-司馬中原《流星雨》析論
    作者: 陳昭昭
    貢獻者: 文化事業發展系
    關鍵字: 司馬中原
    《流星雨》
    漳泉械鬥
    日期: 2009-05
    上傳時間: 2010-03-03 11:41:38 (UTC+8)
    摘要: 1950年至1980年,這三十年之間的華人小說家,姜穆認為「以司馬中原最為可觀,無論是他的質或量,都足以傲視同儕了。」此外,他指出司馬中原的小說,從《荒原》、《狂風沙》、《狼煙》到《失去監獄的囚犯》,「幾乎都是歷史的再現」。42然而一般學者專家,大多將司馬中原及其作品,僅定位於「軍中作家」、「反共作家」、「說鬼大師」或「鄉野傳奇」、「懷鄉小說」等,43鮮少觀察到司馬中原取材自史實的小說創作。而獨具慧眼的齊邦媛,審視出司馬中原小說中的歷史性與民族性之特色,並將其作品列入「史詩性」一類。但齊邦媛評司馬中原《流星雨》寫作題材時,言其觀點已轉換至臺灣初期移民的「狹窄鄉土觀」。44此說允當否,宜再商榷。另至今尚未見專家學者,整體全面性探討司馬中原《流星雨》,故不揣淺陋,嘗試加以析論。司馬中原《流星雨》乃以清道光至同治年間,台灣北部淡水地區,漳、泉械鬥的歷史為基本素材,對雙方械鬥之史實考證詳盡,可供探究小説與歷史之間的虛實關係。此外,該書情節敘事平穩、結構布局縝密、描摹人物鮮活細膩等,均展現小說創作技法之藝術性。雖在台灣方言運用上,仍未見全然純熟,並將人物正、邪截然二分法,也過於扁平化。但該作品中,司馬中原深盼以史為鑑,各族群之間彼此心手相連,共創台灣美好未來,乃充分展現其悲天憫人情懷和寬宏的民族觀。司馬中原《流星雨》在小說史上,乃是一部取材於漳、泉械鬥史實,反對族群分裂,呼籲台灣大團結的重要代表作。
    關聯: 2009年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文化事業學術研討會 ,起迄日:2009/5/21,地點:嘉南藥理科技大學
    顯示於類別:[文化事業發展系] 會議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CNU 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