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034/20233 (89%)
造訪人次 : 23765687      線上人數 : 840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cnu.edu.tw/handle/310902800/22089


    標題: 三國時期的天命思想
    The idea of God' will in the three kingdoms
    作者: 錢國盈
    貢獻者: 人文社會教育中心
    關鍵字: 三國
    天命
    符應
    改制
    災異
    Three kingdoms
    God's will
    Phenomena
    Reform
    Disaster
    日期: 2001
    上傳時間: 2010-03-24 16:45:17 (UTC+8)
    摘要: 本文探討三國時期的天命思想,首先說明三國為何以天命作為其政權的正當性根源。其次說明在以天命作為政權正當性根源的思想之下,所進行的一系列相關的天命在己,受命改制及災異的觀念。三國之所以競相以天命作為其政權正當性的根源,乃是因為自周初即以天命作為政權正當性的根源,一直到三國時期此種思想仍未改變,人們甚至以此作為選擇某個政權的準則,如張魯,魯肅等人都是如此。然而「天無二主,地無二王」,且天命在誰也非空口宣稱即可,因此三國大抵以宣稱自己有盛德,各種符應並出及讖緯預言等內容來證明天命在己。其中曹魏與孫吳為證明其為應天作新王,因而又進行正朔,服色等事項的改制。政權天授,然而天命靡常,所以政權建立之後仍需時時戒慎恐懼,以求長保天命。因此,曹魏的文帝、明帝,東吳的孫權,對於作為上天之譴告的災異也都特別重視,二國之臣也常借災異的出現上疏以勸諫國君。經由上述的說明,我們發現,東漢末年開始,儒學雖有所衰微,但天命思想卻仍然有極大的影響。
    關聯: 嘉南學報 27 : p.281-298
    顯示於類別:[嘉南學報] 27 期 (2001)
    [通識教育中心]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CNU 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