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cnu.edu.tw/handle/310902800/1288
|
標題: | 迴旋混凝系統應用於水處理之研究 |
作者: | 張棟江 |
貢獻者: | 環境工程衛生系 |
關鍵字: | 螺旋混凝 高嶺土懸浮液 膠羽平均粒徑 速度梯度 |
日期: | 2002 |
上傳時間: | 2008-06-30 16:32:25 (UTC+8) |
出版者: | 台南縣: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衛生系 |
摘要: | 為提高以混凝為前處理配合薄膜過濾系統之處理成效,以連續水流式之螺旋混凝設備取代傳統攪拌批式之混凝設備。螺旋混凝設備係藉由水流通過螺旋管中因水流斷面間之速度差而產生混合之效應達成混凝之效果。本研究之螺旋混凝設備係以內徑為0.2〜0.5cm長3〜10m之塑膠管當為快混設備,連結內徑為0.8〜1.5cm長30〜60m之半透明塑膠管當為慢混設備,纏繞在直徑為15cm之PVC管柱上而成。在研究之過程中,以高嶺土分別配置成濁度為15.9NTU及55NTU兩種不同濃度之懸浮液,並分別以硫酸鋁(Alum)及多元氯化鋁(PAC)為混凝劑,於實驗中速度梯度G值分別控制為:25、35、40及45 1/sec。由實驗結果得知:在高嶺土懸浮液濁度為15.9NTU之情況下,當G=40所形成之膠羽其平均粒徑值為最大,但卻當G=25膠羽最密實沉降性最佳;當高嶺土懸浮液濁度為55NTU之情況下,當G=35所形成之膠羽其平均粒徑值為最大, G=25時沉澱後之上澄液水質最佳。以PAC為混凝劑時,在高嶺土懸浮液濁度分別為15.9NTU及55NTU之情況下,所形成之膠羽之其尺寸大小與沉降性一致。另亦可觀察得知,高嶺土懸浮液濁度為15.9NTU時,所形成膠羽之平均粒徑較懸浮液濁度為55NTU時為小。 |
關聯: | 計畫編號:CNEV9119 |
顯示於類別: | [環境工程與科學系(所)] 校內計畫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描述 |
大小 | 格式 | 瀏覽次數 |
91CNEV9119.pdf | | 140Kb | Adobe PDF | 980 | 檢視/開啟 |
|
在CNU 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