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二行村人工溼地為全國首座用來處理鄉村型社區生活污水的示範實場,於民國90年11月開始操作至今,92年4月更連接一生態處理塘以提高污水處理量及處理水質,進而達到污水處理及再利用的目標。本研究是先以一集水井收集污水引流至氧化塘,經初步前處理後,再進流至人工溼地,出流前銜接放流池,並引至椰子林灌溉。氧化塘長36.2m、寬7.4m、水深1.42m,分成三區:第一區不種植物、第二區種植水芙蓉(Pistia stratiotes)、第三區種植布袋蓮(Eichhornia crassipes);人工溼地可分為表面流動式(free water surface,FWS)人工溼地處理系統及表面下流動式(subsurface flow,SSF)人工溼地處理系統,FWS人工溼地處理系統為一長33.7公尺、寬13.8公尺、水深0.5公尺、土深30公分、總渠道長98.5公尺之連續彎曲形渠道,其中第一水道種植蘆葦(Phragmites australis),其餘種植香蒲(Typha orientalis);SSF人工溼地處理系統為一長14.4公尺、寬5公尺、總深0.8公尺、總面積72m2之石頭床,其中種植蘆葦(Phragmites australis),全區域面積約0.13公頃。從92年4月操作至93年1月,平均每天可處理污水量3820噸,水力負荷0.060.03m/d,水力停留時間15.57.4d。
本文主要探討連接氧化塘之後總大腸桿菌群、TSS、BOD5、COD的處理效果,其平均進流濃度分別為6.967.74×106(CFU/100ml)、3510mg/l、5916mg/l、13433mg/l,經氧化塘處理後其平均濃度分別為1.170.76×106(CFU/100ml)、2911mg/l、238mg/l、8622mg/l,去除率分別為83%、15%、61%、36%,再經人工溼地處理則平均出流濃度分別可降至3.332.34×105(CFU/100ml)、1811mg/l、117mg/l、7824mg/l,而人工溼地的去除率則分別為71%、37%、53%、8%。整個氧化塘與人工溼地的結合系統的去除率為95%、47%、82%、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