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a Nan University of Pharmacy & Science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tem 310902800/115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074/20272 (89%)
造訪人次 : 4086074      線上人數 : 1279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cnu.edu.tw/handle/310902800/1151


    標題: 土壤性質對人工溼地活性關係之探討
    作者: 荊樹人
    貢獻者: 環境工程與科學系
    關鍵字: 人工溼地系統
    還原性土壤
    底泥
    重金屬
    質地分析
    日期: 2003
    上傳時間: 2008-06-26 15:52:45 (UTC+8)
    出版者: 台南縣: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
    摘要: 本研究利用位於台南縣二行社區全國首座以人工溼地技術為主體且自然淨水的實場人工溼地系統,針對系統表面自由流動式(FWS)中土壤作不同深度的營養鹽和重金屬分析,以探討人工溼地系統還原性土壤的性質與分類。然而有關人工溼地系統應用於實場處理廢(污)水皆為國外研究,且針對系統土壤的特性之探討較少;至於國內在實場人工溼地系統對底泥特性之探討尚未有相關研究,由於底泥之性質與土壤類似,希望能將此研究成果,提供實場人工溼地系統穩定後處理廢(污)水之污染物殘留於基質-土壤的基本性質,作為日後建立本土之實場操作參數,以達到水資源保育與永續利用之目的。
    本研究之土壤是採自FWS系統,自92年9月26日至93年1月3日,分析土壤活性,以四個採樣點(CW1、CW2、CW3、CW4)於每兩星期採樣一次,每個採樣點分成上、下兩層,在土壤採樣過程中發現,人工溼地前段渠道的沉積物(底泥)深度為5~10公分,而後段渠道僅3~5公分,也同時採原土壤深度為5公分作不同深度土壤性質分析。其土壤基本性質分析結果:(1)質地分析發現四個採樣點上層質地均屬泥炭土又稱腐植土屬有機土,而下層CW1及CW4質地均為粒性土、下層CW2及CW3質地皆為粘性土,經分析發現重金屬是分佈在屬土;而依重金屬之吸附性和移動性的大小為粒性土>粘性土>泥炭土,可知人工溼地上層的底泥較下層原土壤能夠有效的束縛營養鹽和重金屬的移動小且吸附性大。(2)氧化還原電位(ORP)之土壤從進流到出流均呈現負相關性,顯示人工溼地底泥環境均屬還原型態且具厭氧特性,能長期束縛底泥中的重金屬而使其不易釋出到水體,避免二次污染。(3)土壤的酸鹼值(pH)從進流到出流屬於中性至中鹼範圍,顯示在人工溼地底泥中重金屬的移動性(mobility)及生物有效性(bioavailability)雖較差,但卻能夠將其保留於底泥不易釋出水體。(4)土壤的溶解性有機碳(STOC)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深度的土壤STOC值雖無明顯差異,但已具足夠含量,因人工溼地所種植的蘆葦和香蒲成長非常茂盛,表示有足夠碳源提供給底泥中的微生物作脫硝分解成植物所需的營養源。(5)底泥含水量測定除提供計算重金屬分析結果外,也發現底泥上層的含水量較下層高,透過質地分析得知底泥的含水量大小為泥炭土>粘性土>粒性土,這表示含水量高的底泥具較低的容積密度及較高的孔隙率與保水容量。
    關聯: 計畫編號:CNEV9218
    顯示於類別:[環境工程與科學系(所)] 校內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92CNEV9218.pdf238KbAdobe PDF1511檢視/開啟


    在CNU 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