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8034/20233 (89%)
造訪人次 : 23722667      線上人數 : 559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ir.cnu.edu.tw/handle/310902800/24686


    標題: 社會發展階段與非營利組織發展關係之建構:以台灣為例
    作者: 劉麗娟
    汪明生
    貢獻者: 休閒保健管理系
    台灣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關鍵字: 社會發展
    非營利組織
    公共事務管理整合參考架構
    日期: 2009-09-05
    上傳時間: 2011-10-28 10:04:20 (UTC+8)
    摘要: 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 NPO)一向被視為公民社會的基礎,一個可靠的公民社會,必須使弱勢者能夠得到真實而有意義的公民權利,並賦予真正的自治權,允許其建立組織以維護自身利益,而此即個人的集會結社權。透過此種集會結社之過程,同時培育\弱勢者,使其能夠悍衛自身的公民權利。然而,公民社會中多元NPO 的
    形成有其必要的基礎條件與前提假設,本文以汪明生所提出之「公共事務管理整合參考架構」為分析架構,深入分析社會發展階段型塑NPO 的條件與背景,同時為能清楚呈現不同社會發展階段之地區所顯現之NPO 不同面貌,本文以台灣地區南北兩個都會區的實際現況加以說明。研究結果顯示,NPO 的出現與成熟並非一蹴而成的,其需要長
    期的條件累積與發展,而這些發展的過程亦需要社會整體的成長與配合。就像人類從蠻荒走向文明,經由長期培育的思想和行為的習慣,如守法精神、樂於接受挑戰與開創、對問題的爭執、願意接受折衷斡旋、相互妥協和容忍的心態,這些逐漸形成人類現階段所見的「生活方式」,事實上就是社會發展的過程。
    關聯: 兩岸青年學者論壇-兩岸NGO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研討會,起迄日:2009/9/5~2009/9/6,地點:中山大學
    顯示於類別:[休閒保健管理系(所)] 會議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98_52_pro.pdf149KbAdobe PDF630檢視/開啟


    在CNU 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